新闻中心

渤海新闻

回归保险本源 渤海人寿寻道保障模式转型


发表于:2017-10-25


       严控中短存续期产品、治理销售误导、强调“保险姓保”——2017年,保险业在这样的整肃基调中逐步踏入改革回调的深水区。回归保障的大势驱动下,绝大部分中小险企在业务结构转型调整中艰难跋涉,而其中一些,已经主动将政策压力转化为积极转型、顺势而为的动力。

 

       6月15日,渤海人寿在京召开“互联网保障产品发展趋势论坛暨产品发布会”,邀请学界、业界专家共商保障型产品转型发展之路,并发布了该公司具有代表性的一款互联网保障产品——“渤海人寿优选定期寿险”。

 

以“定期寿”为抓手带动业务结构转型

 

       据渤海人寿产品开发相关人士介绍:定期寿险是纯消费型保险,可以通过较少保费获取高额保障,避免被保险人身故或发生保险合同约定的高残导致“人财两空”情况,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被保险人家庭经济困难。此次新推出的“优选定期寿险”是一款真正回归保险保障真谛的产品,产品形态简单易懂,费率较低,保障额度高,尤其适合家庭经济支柱购买。

 

       2016年以来,保监会相继出台了《中国保监会关于规范中短存续期人身保险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》(22号文)、《中国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完善人身保险精算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》(76号文)、《中国保监会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》(134号文)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,从资本金要求、业务结构配比、产品形态设计等多个维度要求保险公司“回归保险本源,防范经营风险”,落实“保险姓保”。而在产品形态上,更是发出了引导险企大力发展“风险保障型”业务的强烈信号。

 

       “从保险业自身发展规律来看,随着金融市场投资收益率回落、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,保险业利差不断收窄,行业整体也需要进行战略调整,转型保障产品,实现业务结构优化,降低利率风险,这与‘保险姓保’的监管政策不谋而合”,渤海人寿总精算师崔传波在发布会上指出,面对监管政策和保险行业的周期性调整,渤海人寿积极贯彻落实“保险姓保”,以客户需求为核心,推出了“渤海人寿优选定期寿险”,带动业务结构转型。面对“投保复杂、保险费昂贵、基础保障缺失”等客户痛点,“渤海人寿优选定期寿险”具有“投保简易、选择灵活、低费率、高保障”等特点,切实将客户利益放在第一位。

 

       选择形态看似原始、简单的定期寿作为公司业务结构转型的一个突破口,渤海人寿回归保险本质的决心可见一斑,而同时,作为上万亿巨量人寿保险市场的开发根基——定期寿险,事实上本身拥有十分可观的市场价值。

 

       定期寿,顾名思义,是在一定期限内提供死亡风险保障的保险产品。如果被保险人在一定期限内身故,保险公司支付人寿保险赔偿金给指定的受益人。保障期届满的时候,定期寿险一般而言都没有满期金,此种产品集中体现了“我为人人,人人为我”的保险理念。

 

       根据美国寿险行销调研协会的统计数据,在美国,每卖出10张人寿保单,其中大概就有近4张是定期寿险保单,定期寿险按保费计的市场占比约为20%,而死亡风险保额占比却高达近70%。在新加坡,定期寿险甚至被看做当地的“政策性保险”,可以说,定期寿是应对早亡风险、从财务上保护家庭性价比最高的金融保险产品。

 

       “定期寿险的最大优势,就是便宜。这一点主要是由其‘消费型’的特质所决定的:只有这种便宜的‘消费型’产品,才能用最少的保费‘撬动’最大的保额”,崔传波解释称:作为一名多年从事产品开发设计的精算师来说,我本人是一个非常推崇定期寿险的人,而且我认为定期寿险应该是每个家庭“顶梁柱”必须配备的保险。作为年轻家庭的经济支柱,通常上有老下有小,中间夹着房贷压力,这就必须确保这期间不能发生任何的闪失,选择定期寿险就是抵御这期间的家庭收入中断,而给家庭带来的巨大打击。

 

       据了解,目前市场上定期寿险的种类比较单一,大多是根据年龄、性别确定单一的费率,因此费率水平偏高,对于身体健康的人来说略显不公平。随着职业、体重、生活习惯、居住环境等因素对一个人生命风险的影响逐步加大,在确定保险产品费率上,根据影响因素进一步细分风险,将成为未来保险产品创新的主要趋势。而渤海人寿本次发布会推出的“优选定期寿险”,根据被保险人的健康水平进行了分级定价,同时选用了互联网平台进行销售,销售费用被大幅压缩,进一步降低了产品价格,对于定期寿险市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效用。

 

以“创新”为突破寻求保障模式新机

 

       伴随理财型保险产品大行其道的时代落幕,保障型模式的崛起却非一日之功。在政策疾风中洗礼磨砺下的中小险企,如何突破困局,重新寻求到发展新机,成为整个行业都在扣问的难题。

 

       在此次“互联网保障产品发展趋势论坛”上,渤海人寿提出了要立志成为“享有影响力、创新型、长期储蓄与风险保障并重的保险领导者”的发展愿景,并在发展模式转型和结构优化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创新思路。

 

       渤海人寿副总经理、新闻发言人甘树烨在采访中称:在我国实行“供给侧改革”的宏观经济背景和中国保监会“保险姓保”的行业发展方针指导下,渤海人寿将以风险保障型和长期储蓄型业务为公司发展的立足点,着力优化业务结构,切实做到长短期业务兼顾、储蓄型和保障型业务并行,为公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。与此同时,将结合自身实际,力求在客户服务、业务生态、投资运营等方面进行创新探索与实践。

 

       客户管理方面,将深化客户分层策略,在客户与业务产品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,聚焦客户的动态需求,研究针对少儿、核心家庭、慢性病等次标准体人群、养老客户等不同客户群体的差异化需求,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定制化特色的保障型产品和长期理财产品,实现多方共赢,强化渤海人寿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。

 

       运营模式上,将坚持创新型互联网保险公司的定位,全力打造高科技、信息化的运营体系,以创新作为公司发展的根本推动力,打造“平台创新、产品创新、服务创新”三大核心能力。

 

       在风险管理方面,渤海人寿提出将继续兼顾风险、速度、效益等多方面因素,在目前130亿元较为雄厚的资本金支持下,进一步加强偿付能力管理、资产负债管理和现金流风险管控,坚守保障本位、强化保障属性,发挥风险管理的核心职能,推进可持续化的规模增长、利润增长和风险控制。

 

       业务生态方面,渤海人寿积极引入外部具有成熟产业资源的合作方,搭建“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购、娱”等产业资源,构建“保障、信贷、资产管理、高端医疗、救援、医疗、养老”金融资源一体化的广泛合作平台。

 

       甘树烨介绍称:根据发展规划,渤海人寿目前计划联合海航实业养正投资公司,在天津设立不少于10个亿的养老产业引导基金,用于投资养老机构、社区养老驿站、养老服务运营公司及科技型养老服务企业等,用于支持天津老龄产业发展。该项目预计于2017年在天津市建设不少于500个社区养老驿站,为社区老龄群体提供金融保险、日间照料、康复介护、健康管理、老年大学、家政服务六大服务为一体的 “15分钟”养老生活圈。

 

       作为注册在天津市保税区最大的金融企业,渤海人寿积极参与了经济区固定资产投资,拟出资5.6亿余元建设渤海人寿保险大厦。2017年,新一轮的国企改革大幕拉开,混合所有制受到热议。渤海人寿拟根据天津市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方案及任务清单,选取符合公司战略发展方向、能产生协同效应的目标企业重点跟进;参与设立和投资产业发展基金和国企改革重组基金,与股东产业板块协同投资,助力国企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。

 





  TODAY IS

12
May
2024